一、品牌建设的适用性
具有垄断地位的行业或企业不需要品牌建设和营销,如电力、供水、石油、煤气等。以电力来说,我们每天都在用国家电网的电,但却不知道具体是谁在向我们供电,因为消费无从选择,自然也不需要进行区分,因此在大量广告充斥电视荧屏的时候,却很少有电站、供电局的广告;产品品质区别不大,或即使区别开来效果、用途也不大的产品,如大众日常三餐的青菜、建筑用的沙石等也不需要品牌,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没有足够的动因去对产品进行区分;最需要品牌建设的是品质难以区分但品质差异很大的产品,如高科技产品,一般的消费者是很难对产品进行区分的,但产品的质量、功能、寿命、先进性、创造性是差别很大的;还有,就是强调品质差异性从而追求超额利润的产品或企业,如高档服装鞋帽,有机绿色食品等等,他们强调高品质生活元素,开拓新品类,这时品牌的区别功能就发挥很大作用。一句话,是消费者和市场决定是否需要品牌。
二、品牌建设的可行性
由品牌的本质和适用性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耗巨资实施品牌管理,只有那些质量上乘,或者说品质高于平均品质的产品才需要自己的品牌,以避免被价值忽视或被过低地定价。但企业有没有必要实施品牌战略,必须考虑承受能力,是否可行,即对企业内部资源和市场等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论证,做好投入产出和费用估算。众所周知:可口可乐是世界名牌,从1888年作为商标注册以来的120年来,仅广告费支出平均每年高达1.84亿美元。品牌的开发建立、提升和维持所需的“进场费”是昂贵的,并且在强势品牌的挤压下,时常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甚至于生死存亡的处境。品牌建设之路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旅程,其对企业资源的耗费程度往往超出企业自身的想象。
三、品牌建设的利益
“企业不能形成垄断地位,而品牌会形成垄断优势。”良好的品牌在获到消费者忠诚和美誉的同时,其力量可使产品或服务乃至企业的附加值、无形资产实现乘数效应,甚至是几何级增长,知名品牌产品比同类产品在市场和价格占据巨大的优势,甚至可以产生垄断效益。《2007年中国名牌战略发展报告》中显示:在2006年全国工业增加值9.035万亿元中,中国名牌产品和省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5.81%,拉动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4.39个百分点,名牌质优价高,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品牌企业受到价格杠杆的强刺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柒牌集团2004年凭借“中华立领”以17.36亿元品牌价值位居男装第一名,当年市场销售额超3亿,自2004年起连续四年被世界经济论坛及世界品牌试验室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高达57.95亿元。欧美龙公司的“圖圖”童鞋是近年来崛起的品牌,先后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正在申报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其在国内童鞋行业有着很高的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价格飙升,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实现连续几年翻番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