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都市上班族忙于生活,虽然赚了钱,但精神压力过大找不到宣泄而迷失,精神空虚走向或吸毒或抑郁,成为“富裕”的可怜人;当我们嘲笑祥林嫂的迷信无知,到处求神拜佛,但至少她心是向善的,精神世界是满足的,快乐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反思我们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曾经的错误和荒谬,... ...。
在《阿甘正传》里,阿甘从中国打乒乓回国后接受电视台访问,记者问阿甘在中国看到什么,“...他们从不上教堂做礼拜,...”,“...哦,怎么会这样...”主持人惊讶到,中国人不上教堂做礼拜,在当时的西方人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因为西方绝大多数人有宗教信仰,而且多是信仰基督教,包括很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以他们的学识,很容易就能得出万能上帝根本不存在的结论,为什么还要信上帝?无神论者不能不面对的一个社会现实是,当一个社会无神论者占绝对多数时我们的社会道德水准不是上升,当一切神灵被我们批倒时,我们的整个社会道德却下滑了,整个社会信仰却失落了。
人生的最终目标无非是追求真、善、美
科学并不是万能的,人生的最终目标无非是追求真、善、美。真善美是三个不同的范畴。科学观不过是求真的追求。对待客观事物当然一定要用科学观,才能发现客观真理。善的范畴属于道德,虽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但是道德最终目的是追求仁爱,但凡是追求仁爱的道德观念不光能穿越时空,而且能穿越不同国家和种族。美属于艺术范畴,是人类追求心灵愉悦的诉求,美也是超越国界和时空的。
由此可见,科学对道德层面和艺术层面是无能为力的。科学观是唯物的,而道德和艺术却是唯心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信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追求。道德是唯善的,艺术是唯美的,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唯心的,道德和艺术都不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认知上,都是建立在人的主观意识上。所以艺术和道德往往又是相通的,唯善的往往是唯美的,唯美的往往又是唯善的。
我们普通人所说的信仰多是指宗教信仰,很自然的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从信仰的定义来看,信仰是对万事万物存在惟一性真理的坚信不疑的认定,所以,信仰有很多种,包括科学信仰,政治信仰,道德信仰和宗教信仰。显然科学信仰政治信仰属于唯物范畴,道德信仰宗教信仰属于唯心范畴。科学信仰是我们对待客观规律必需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正确地对待客观事物,我们才能正确地学习和工作。而道德信仰是我们对人和艺术态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得出的对善和美的评判标准,它是一种唯心的标准。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美,而美又是不能违善的,否则就谈不上美了。显然我们不能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道德和艺术,否则道德已不是道德,艺术也死亡了。
科学不能解决人类所有问题,宗教和艺术同样是人类的一部分
科学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科学,它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是世界性认同的。社会科学是人类对社会规律的认知,它会受到国家、民族、历史、阶级等等因素的限制,是一种相对真理认知。它的范围是会受到国家、民族、历史、阶级等等约束,带着强烈主观性色彩,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甚至对于同一社会问题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所以政治信仰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属于主观唯物主义。宗教(邪教除外)信仰属于道德范畴,是人类对善和美的幻想,属于唯心主义哲学。
作为科学主义的真理,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真理,它会随人类的不断认知而不断更新,昨天认为是绝对定理的东西,今天就有可能被推翻。作为社会科学的政治,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它所追求的真理更是一种相对的真理,甚至于就是一种政治幻想。政治信仰讲究的是多数人认同,讲究的是目标认同,它所认同“真”理往往是背离善和美的错误信仰。比如二战时的法西斯主义,文革时的左倾主义,都是狂热的政治信仰带来的灾难。政治信仰带有非常强的时代性和局限性。比如古代儒家的君臣思想,近代的维新改良思想,三民主义等等都曾经那样的崇高不可动摇,却很快被时代淘汰。再比如今天民主、自由、法治是所有有识之士的毕生追求,也许再过一百年,这些就都会成为现代公民的日常生活。显然政治信仰是有着明显时代局限性,不管多么崇高的理想,都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政治信仰显然带着明显的功利性,它是为政治服务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政治信仰。善变和功利性是它的显著特征,它不具备绝对性和唯一性。政治信仰只是时代的产物,只因为一个时代多数人认同,它就具有先进性。它具有国家、民族、历史、时代等种种局限性。很显然,政治信仰不具有普世价值。
作为宗教,它是人类长期在社会生活中得出的一种对人类自身的唯心主义认知,它是一种对人类精神道德理想化的认知,是人类对美和善的终极追求,每一种宗教都有掌握着善和美绝对真理至高无上的神,神是人类道德理想的化身。每种宗教都有一种唯心的绝对真理。世上的宗教虽然神各不相同,然而终极教义却是都共同追求善和美,弘扬的是仁和爱的道德理想。所以宗教都具有普世价值,具有绝对性,唯一性,不会因时代因国家因民族等种种原因而改变,不管社会和时代怎样变化,宗教信仰都不会象政治信仰那样变来变去。
对比两种信仰,我们就会发现,作为社会科学的政治信仰,只是一种相对的客观真理。它时时处于变化中,它带给人的只是政治上的利益。如果某种政治哲学当作为人的道德信仰,就会因为政治信念的时时变化变得无所适从。作为一种时时更新的真理,它并不具备作为道德标榜“善与美”的普世价值。而宗教信仰呢,因为它是唯心的产物,所以它可以有代表绝对真理的“神”,作为善与美的终极化身,引导人的精神向善向美。所以宗教因为具有绝对唯一性的真理,反而可超越历史,具有普世价值。它可以净化人的灵魂,使人性趋善趋美。
对比中西两种文化,我们就会清晰地看到不同的文化信仰,带来不同文明的巨大反差。西方民众普遍信仰基督教,相信万物之上有一个万能的上帝,一个代表终极善和美标准的上帝,所有的人在他面前都有罪,人只有通过克制人性中的恶念,通过行善来达到心灵的救赎,来达到道德层面的升华。人在尘世的一生都是有罪的一生,人必须时时反省自身的行为。这样的文化就孕育了平等,自由、博爱的社会氛围。虽然教会曾经成为阻碍科学发展的落后势力,然而基督教徒最终还是走出了误区,促进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宗教是善的化身,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精神力量
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信仰。道教是我们自创的一种宗教,追求的是清静无为,修炼成仙的境界。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它宣讲众生平等,宣讲去欲求善,然而它的核心要义是宣扬因果关系。佛教与道教的共同之处是多神论,宣讲的是虚无的出世哲学,缺乏一种绝对向善向美的道德指引。所以这两种宗教都被信徒世俗化功利化,人们祈求佛教的菩萨也好,道教的神仙也罢,不过是保佑自己和子孙平安幸福,人们的行善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而且因为多神论,神又被大众人格化,或者凡人神化。所以虽然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感觉到“神”的存在,但是大部分人却不曾对心中的神有所敬畏,神对大众道德指引的作用就很小了。对佛教和道教虔诚的信仰始终只是一小部分人,而且这部分人大多数是因遭受的厄运或身体疾病困扰而信教的,功利性的目的非常强,对道德的净化作用也是大打折扣的。
正指引我们中国人日常行为还是儒家哲学。儒家哲学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是一种入世哲学,修身是一种道德信仰,它主张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弘扬的是仁爱精神。这是儒家哲学的精华,具有普世价值。而儒家哲学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哲学,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而为了实现这种理想就必需确立君君臣臣的道德礼法,实际上这些道德规范往往是背离了仁爱,背离了人性,带有强烈的政治功利性。所以中国人的信仰往往是背离了唯善唯美的道德追求,不管是信仰儒、道、佛三教,都变成了世俗功利性的精神诉求。中国人什么都信,就变成了什么都可信可不信。由于我们缺乏一种对道德层面绝对唯一的“神”的崇敬,中国文化就变成了儒道佛三教混杂的世俗文化,信仰也变成了功利性的世俗信仰,什么对自己有利就信仰什么。
政治信仰导致的狂热个人崇拜,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
正是基于中国人的功利性价值观,在建国初期,全国民众曾经狂热地投入到政治信仰中。竟然幼稚地把一种政治理想当成了道德追求,斗争哲学取代了向善向美的道德追求。我们批判打到一切唯心主义的信仰,打倒了儒道佛和一切有违我们政治信仰的思想。结果我们打碎了旧的价值体系,新的价值体系却无法建立起来。因为昨天我们认为是真理的政治信仰今天就忽然面目全非了。昨天我们试图树立一个十全十美的道德标榜“雷锋”,今天就违背了我们的价值取向,一个凡人显然不能成为精神的上帝。我们的道德水准不光没有提高,反而因为巨大的心理落差越来越下滑,雷锋精神反而成为今天的笑谈。无神论者反而变成了无信仰论者,因为什么都可以怀疑,什么都可以批判,我们的心中无神,就无所顾忌无所畏惧,政治信仰的今是而昨非更让我们无所依傍,于是一切精神诉求就变成了功利性取向,拜权主义,拜金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道德沦丧,信仰沦丧,现代中国变成了一个越来越背离了真善美的社会。社会环境越来越恶劣,人越来越缺乏安全感,物质的富被裕带来的并不是精神上的幸福,经济的发展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失落和迷惘。
当一个人都市人上班族忙于生活,虽然赚了钱,但精神压力过大找不到宣泄而迷失,精神空虚走向或吸毒或抑郁,成为“富裕”的可怜人;当我们嘲笑祥林嫂的迷信无知,到处求神拜佛,但至少她心是向善的,精神世界是满足的,快乐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反思我们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曾经的错误和荒谬。唯心主义宗教之所存在,不在于它解释了客观规律,而在于它给予人类精神依靠与道德指引。人类生活的世界不光是一个求真的世界,也是一个求善求美的世界。科学观只能用于工作的求真上,对于道德的求善,艺术的求美只能是一种唯心观,只有宗教信仰才能承担这样的作用。科学观取代不了宗教信仰。而作为政治信仰的种种主义,更加担当不起宗教引导人向善和向美的作用。一个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政治理想,作为信徒博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尚可,作为民众的道德信仰和精神追求就会让民众无所适从,因为“真”处于不断变化中,善和美更是无所依傍,这样的信仰只能民众信仰混乱以至于丧失信仰。
信仰缘于现实,但要高于现实,是人们精神世界永不息灭的一盏明灯
我们过去总是把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对立起来,今天我们应该学会反思。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在对待客观事物上信仰唯物主义科学观,而在对人关系上信仰唯心主义宗教呢?这其实并不矛盾,一个人只有具有了善与美的德行,他所掌握的“真”的科学技术才会给人类带来福祉。一个科学家也好,一个医生也罢,只有他心中有一尊高高在上向善向美的“神”,他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才能造福人类,否则很可能带给人类的就会是灾难。事实证明信仰基督教的西方国家,在自然科学方面出了无数杰出的科学家,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来自这些科学家的创造。在社会科学方面,西方国家发明了体现人价值的民主政治体制,奠定了人类现代精神文明的基础。高高在上的上帝不光没有阻碍科学的发展,反而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反观我们中国,当我们否定了一切唯心主义哲学,我们的精神文明不光没有提高,反而造成了道德滑坡信仰失落的精神混乱。
其实在我们中国,一样有我们的唯心图腾—中国龙。虽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龙在客观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只要提到龙就能让我们热血沸腾肃然起敬。不会有一个唯物主义者因为龙在客观世界的不存在而去证明和否定龙在我们心中存在的必要吧,即使一个科学家,他也决不会因为有拜龙的情结而放弃科学研究。很显然唯心的龙存在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它是我们的精神寄托。这就是我们中国唯心论的价值,它存在的作用在于凝聚民族情感。只不过我们中国人把龙的形象世俗化,没有像西方人那样把耶稣的形象道德化,形成一种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力量。万能上帝存在的作用,不在于他创造了客观世界,而在于他以一种绝对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引导人类向善向美的追求。这就是道德信仰的作用,它高于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理想,高于社会中其它各种的观念,引导人类走向善与美的境界。这就是唯心主义的价值,它的作用不是创造世界,而是净化人的灵魂。而科学观往往对人的灵魂铸造是无能为力的。
中国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重建道德信仰,应该发掘儒家文化中的仁爱精神,铸造一个具有绝对善与美德行,能得到绝大部分中国人认同的“神”,来指引我们民众来向善向美的追求。有人主张全盘西化,引进基督教信仰。但是基督教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一方面是政治权力干预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抵触,所以我们所信仰的“上帝”还需要本土化,只有民众认同的“神”,它才有道德的指引作用。我们的统治者别再拿那些朝令夕改的政治理想来糊弄民众,那样除了自欺欺人的安慰外,只会让民众的精神更加混乱。我们不妨看前二、三十年的那些曾经以所谓伟大政治信仰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其它艺术作品,无不是令人作呕的垃圾。反观那些以善和美作为信仰的唯心主义作品,反而可以逾千年而不朽!
我们期望中国能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来为我们造一尊至善至美的“神”,来让我们的精神有所崇敬,有所依傍,引导我们民众的德行趋善趋美,使我们能构建一个充满仁爱的和谐社会。